查看原文
其他

阴差阳错的陆氏灭门惨案——知春路风云录之二

2017-11-17 北山浮生 北山浮生谈古论今


陆士嘉的爷爷名叫陆钟琦,原籍浙江省绍兴府萧山县人,由于浙江高考(科举)竞争过于激烈,陆钟琦的父亲陆春荣发挥了绍兴人的特长,去北京大兴当了一名绍兴师爷,陆钟琦成了一名清朝的高考移民——因为出生在北京拥有了北京户口,成了北京生源,再参加高考就容易了,于是科举中榜有了功名。


陆钟琦


陆钟琦以孝子之名著称,曾经做过末代醇亲王载沣的老师,并做到山西巡抚(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),是晚清的最后一批封疆大吏之一。


在辛亥革命中,其他各省的清朝巡抚纷纷被革命党拥立,换了身衣服帽子成为临时政府的省长。陆钟琦却成为这轮热火朝天的革命大潮中,唯一殉难的省级大员。


正是一个月不到的山西巡抚生涯,为陆家遭来灭门惨祸!陆士嘉的爷爷陆钟琦、奶奶唐氏、爸爸陆光熙、二叔陆敬熙全家以及六个仆人,一同被杀。她的妈妈施桐君带着刚刚七个月的陆士嘉以及她的两个哥哥,从后院狗洞爬出,才幸免于难。


这到底是咋回事呢?


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,就得从头说起。


陆钟琦去山西上任,是接前任山西巡抚丁宝铨留下的烂摊子。


丁宝铨


说起来,丁宝铨也不算什么贪官污吏。恰恰相反,在晚清的官场,他还是比较正直有为的一个官僚。但也正是因为他的积极作为,捅了一个天大的篓子,不仅导致山西政府机构塌陷,可能也是整个大清帝国连锁垮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。


庚子之变之后,清廷高层被八国联军揍得终于清醒过来,认识到再不奋发图强,大清国真的药丸!于是,清政府搞新政,办新学,丁宝铨积极响应,他兼任山西大学堂督办(相当于大学校长),为山西大学堂西斋开办法律、矿产、格致(物理)三科,中斋开办高等课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。


山西大学堂(山西大学前身)与京师大学堂(北京大学前身),北洋大学堂(天津大学前身),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。如今山西大学排名并不算太靠前,但是在当时,它毫无疑问名列中国高校第一梯队。


丁宝铨在山西任职期间,山西大学堂以及山西武备学堂派出公费赴日留学生200多人,公费赴英留学生50多人。直到今天,山西大学校园内还立着丁宝铨的塑像,纪念他办学的功绩。

 

山西大学的老建筑


丁宝铨正是因为办学有功,从山西按察使(大致相当于政法委书记)一路升任山西巡抚(大致相当于省委书记),做了封疆大吏。


新官上任三把火,丁宝铨担任了山西省的一把手之后,又开始风风火火地督办禁烟运动。


众所周知,英国数十年坚持不懈地向中国输入巨量鸦片,掠走大量白银的同时,也培养了一大批烟鬼,形成了庞大的鸦片消费市场。于是中国民间也兴起了种植鸦片的风潮,山西省尤为严重。


丁大人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,他派人到处张贴“洋烟不禁,中国必危”的宣传标语,并到处宣传毒品的危害。交城县广兴村和文水县种植大烟的风气最为猖獗,种烟农民们(其实是制贩毒集团)气势汹汹,理直气壮地强硬回答:“我辈生路已绝,何暇管他朝廷之事”。


 


山西省当年的境况,就有点像今天的阿富汗,同样是山区,同样矿藏丰富,农民也同样是依靠种植鸦片谋生。


美军士兵在阿富汗的罂粟花海巡逻


就是当代中国广东云南等地,仍然存在着制毒村。中国政府对待这样的宗族贩毒集团,手段也是相当强硬的。以下是1992年抓捕云南平远街制毒村的历史照片。

整装进发



部署完毕,等待命令

架设火力点


进村抓捕

进入窝点

抓住嫌犯


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的制毒村都这么火爆,晚清的山西更是马贼土匪出没的地方,制贩毒集团只能是更彪悍。


丁宝铨听了报告后,气得七窍生烟,立即采取了最强硬的应对手段。正好当时刚刚训练的新军,正好派上用场。他派遣山西新军混成旅管带夏雪津(大致相当于省公安厅厅长),带着五六百人的新军(相当于地方武警),进驻交城县广兴村和文水县城内,实施戒严,强令要求铲除罂粟苗。制毒分子当然不会乖乖就范,于是发生大规模对峙。


1911年3月13日,官民冲突爆发,头脑发热的夏学津下令开枪,共击毙现场群众(大部分是贩毒分子)40余人,伤60余人。接着,夏学津又威逼当地农民(制毒分子),揭竿横扫,各村烟苗数日尽除。


禁烟行动原本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,却因为粗暴执法,引发了流血事变 33 39453 33 13305 0 0 5032 0 0:00:07 0:00:02 0:00:05 5032。当时山西影响最大的《晋阳公报》,就是反清的同盟会所开办的报纸,处处给山西政府找茬挑刺。夏学津的妻子姿容美艳,据说是拜认丁宝铨作了义父,时常出入巡抚衙门,与丁宝铨的关系似乎有些暧昧,此事被《晋阳公报》捕捉到,添油加醋曝光之后,丁、夏二人声名狼籍。

 

咦,这不是《人民的名义》里,高育良书记、公安厅长邢同伟和高小凤之间的剧情么……

 


咳咳,话题别跑骗了。《晋阳公报》派出采访这次流血事件的记者张树帜、蒋虎臣,都是积极的革命党人。他们认识到,这是打击清政府公信力的绝佳机会,因此去案发地点采访了大量群众,在《晋阳公报》开辟专栏,连篇累牍地刊发了大量报道,其中对于冲突的起因一笔带过,对于官府的残忍暴行,则进行了添油加醋地详细报道,特别是对于平民武树福的死,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。

 

报道一出,舆论大哗。各地报纸纷纷跟进,谴责山西省政府的粗暴行径,至于此事是否是由于扫毒打黑行动引发,变得不再重要。在《苏报》案重创清王朝后,作为封疆大吏的丁宝铨,虽然具有兴办新学的丰富履历,却居然依旧藐无视媒体的巨大能量,不得不说他仍然是思想保守,没有跟上时代潮流。


庞大的舆论压力,最后将此事捅到中央,当时的宣统皇帝溥仪只是一个五岁的娃娃,主政的是他的父亲末代醇亲王载沣。


载沣


当时的载沣只有28岁,光绪和慈禧已死,支撑大清国的重担就压在这位年轻的摄政王肩上。摄政王载沣的头脑要比丁宝铨清醒得多,他没有一味偏袒大清官员,而是各打五十大板,和一把稀泥:“朝廷于禁烟一事,志在必行,此次该省酿乱,始由于地方之查察不利,而统兵官亦未能审慎办理,故予以处分。至于民间种烟,希图驰禁,胆敢聚众抗官,此等刁风,断不可长,自应严加惩治。嗣后仍著各该地方官严切查禁,毋稍懈弛。”


于是,立志振兴山西的丁宝铨被迫引咎辞职,离开了山西,郁郁寡欢地寓居上海,直到1919年被人暗杀。


丁宝铨办学期间,公费选派留日的那200多山西留学生,在内地学堂留日学生总量中占有明显优势,其中大多参加了同盟会,成为埋葬清政府掘墓人,其中就包括了日后成为“山西王”的阎锡山。此时,他刚刚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一年,却已经是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(相当于团级干部)。


阎锡山原名阎万喜,1883年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的一个钱商家庭,五岁丧母,由外婆抚养长大。父亲阎书堂是一个高利贷商人,也就是私人银行家。


14岁那年,在私塾里念了三年书的阎万喜辍学经商,进入了父亲的“吉庆昌”钱庄做起了伙计,开始积累经商的经验。如果不是17岁那年(1900年),父亲的投机生意遭遇了惨败,那么他估计也就子承父业,世界上多了一个山西钱庄商人阎万喜,而少了一个叱诧风云三十多年的“山西王”阎锡山。


1900年正值庚子之变,阎家的这次投机失败,很可能跟八国联军进北京有关,阎万喜的人生轨迹因为国难而彻底改变。


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


由于投机失败搞得家里倾家荡产,阎万喜被迫跟着父亲逃到了太原躲债。正是在东躲西藏躲债的悲催日子里,父亲阎书堂看到了山西武备学堂的招生广告,命令儿子去报考。因为他觉得,如果儿子以后成了个武官,逼债的人就不敢那么凶了。因为要从军,阎书堂觉得自己儿子“阎万喜”的名字实在太土了,不像一个军官的名字,于是找了个算命先生。算命先生说你儿子命里缺金,就叫“阎锡山”吧!1902年,阎万喜从此变成了阎锡山 ,并成为了山西武备学堂的一名学生。


只读了三年私塾的阎锡山如果凭自己的本事去考,肯定是考不中的。狡黠投机的奸商头脑,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。阎氏父子拿出当时所有家底,找了个叫赵廉佑的人做枪手代考。赵廉佑当时19岁,是山西大学堂一名品学兼优的大一新生,他去替考一挥而就,提前交卷,结果“阎锡山”的名字名列榜首。


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阎锡山,顶着个“入学考试第一”的名号,是如何应付那些大学课业和老师同学而不露马脚,其中的过程肯定是相当精彩而充满了戏剧性,可以肯定的是,他必然充分发挥了抄袭作弊等技巧。金融世家的耳濡目染,三年经商生涯练就的察言观色、见风使舵的能力,想必也起了重要作用。阎锡山出色的社交能力,还结识了一批以他马首是瞻的同学,成为日后闹革命的班底。


1904年,靠作弊入学的阎锡山居然还因为“品学兼优”,获得了公费赴日留学的机会,从而得到了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。


丁宝铨的落幕和阎锡山的崛起,证明了历史这个舞台,对于个人来说,还真是不问过程只看结果……


但如果跳出个人命运荣辱,从整个历史大势来看,恰恰印证了孙中山的那句名言:


天下大势,浩浩汤汤,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!

 

这说明,做人就跟投资似的,跟对了大趋势,猪也能飞上天;押错了趋势,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……


这里不是说阎锡山是猪啊,只是打个比方而已,他只是辍学耽误了学习而已,事实上,他对形势的把握还是很有独到之处的,38年稳坐山西而不倒,中间多次改换过阵营,也是一代枭雄。


阎锡山作为一个军阀,做到了清朝巡抚丁宝铨想做却没做成的那些事。阎锡山心中所思所想,也是如何让中国强大起来,阎锡山是在中国搞义务教育的第一人。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战火绵延的年代,阎氏将“受教育”与“当兵”、“纳税”并列,称之为“国民之三大义务”,放在《告谕人民八条》的首条,要求山西民众全体遵守。


阎锡山手书:科学救国


1930年,美国《时代》杂志如此描述阎锡山和他的山西改革模式:“作为山西省的‘模范督军’,阎实际上耸立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——处于各军阀的包围之中。尽管目前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,但阎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,在中国,他们最富裕,因而使他显得出类拔萃。阎的嗜好不是女人、酒、鸦片,甚至也不是金钱,而是优质的道路、纺织、防御部队、维持秩序的政府,发展优良的牛、马、耕具、家禽、肥料——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。”



阎锡山的经济思想介于资本主义和激进的共产主义之间,非常类似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共经济思想。他认为,国家应该搞计划经济,“发达国家资本,节制私人资本”,以期达到“生产无利息,销售无剥削,物价低廉稳定,生产无枷锁限制”的理想状态。他在1921年进山会议上提出“土地公有私种”的理论:“凡属农民生则自种,死则归公。产业既均,人欲亦遂。”也就是说,农民对土地仅有终生使用权,而没有个人所有权,阎氏认为这样,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平、平等。正因为如此,阎锡山具有与中共合作的基础。当然,他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思想,但还是摆脱不了军阀的窠臼,最终变成了中共的敌人。


如果抛开个人所处的阵营,其实阎锡山、丁宝铨与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一样,都是救国道路的探索者和践行者。在后面的故事中,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摸索救国道路的人,有些人之间却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,这正体现出了历史的曲折性与复杂性。


丁宝铨卸任山西巡抚之后,摄政王载沣于1911年5月任命63岁的陈宝琛为山西巡抚,但没到任就撤销了任命。说起陈宝琛,那可是清末大名鼎鼎的人物。年轻时,他和张之洞、张佩伦齐名,同为清流干将。后来命运多舛,在家赋闲25年,晚年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。


陈宝琛


陈宝琛为何没有到任?具体情况不得而知,但以陈宝琛之绝顶聪明,半生官场沉浮练就的老辣眼光,一定能够看出,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担任山西巡抚,就如同坐在火药桶上,所以才设法推掉这个充满危险的任命。


别看载沣身居高位,却经历十分单纯,他对局势的洞察力可能还不如与他同龄的阎锡山。他并不知道,整个清朝已经遍地都是火药桶,而山西正是其中最大的那一个。他委派自己的老师陆钟琦担任山西巡抚。他肯定没想到,他的关照反而把老师推入了火坑。


陆钟琦和陈宝琛同岁,但他41岁才考中进士,年轻时没有陈宝琛那样风光,仕途也没有那么多坎坷。他为政清廉,性情耿直刚烈,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,他自杀殉国,被人救下。有一次,他和来访的客人争论,居然拿“溺器”,就是小便的夜壶向客人扔过去。其性格之暴躁,由此可见一斑。如果活在当代,可能会成为一个风评不错的清官。


陆钟琦原任江苏布政使(大约相当于省长),调任山西巡抚属于提拔,于是他高高兴兴地带着一大家子人走马上任,10月6日到达太原。仅仅4天之后,武昌起义就爆发了。11天之后,长沙、西安同日宣布独立,脱离中央政府。


武昌起义


此时的大清朝已经是一片风声鹤唳,风雨飘摇。北京的高官权贵、皇亲国戚们都看出大厦将倾,没有一个想到“与国家共存亡”的,纷纷“树倒猢狲散”,忙着把资产转移到外国银行,光一个庆亲王奕劻就转移了几百万大洋到汇丰银行。


国有银行本来就面临外资银行的挤压惨淡经营,如今面临疯狂挤兑,纷纷破产。资产大举外流的同时,达官贵人忙着逃难,那时没有飞机,逃不到外国,就往天津、上海的租界逃窜。


清末腐败“大老虎”——庆亲王奕劻


在这种情况下,刚到山西的陆钟琦,却仍然在不识时务地企图挽救行将就木的大清王朝。这种如同螳臂当车般的徒劳之举,更加衬托出他结局的悲壮气氛。


其实,陆钟琦已经预感此次可能凶多吉少,他曾数次告诉次子陆敬熙:“大事不可为矣!省垣倘不测,吾誓死职。汝曹读书明大义,届期毋效妇仁害我!”又说:“生死之事,父子不相强,任汝曹自为之。但吾孙毋使同尽,以斩宗祀。”陆敬熙知父意决,入告母。母亲说:“汝父殉国,吾惟从之而已。”(《清史稿》)

 

陆钟琦认为,山西新军已经被革命党所掌握,成为政权最大的危险因素。于是他以防止陕西起义军东渡黄河为由,派新军85标离开太原开往晋南。同时,调大同的旧军来太原守卫军火库等要害部门。为了防止新军叛乱后抢夺军火库的武器弹药,陆钟琦还下令将库存的3000支新式步枪连同子弹调往河南。后来,发动起义的阎锡山将陆钟琦的措施概括为“运枪开兵”。

 

为了防止造反,新军从来都是有枪没子弹。但是开拔去晋南打仗,总不能拎着杆空枪上前线吧?于是调往晋南的这批新军领到了子弹,这就给了同盟会发动起义的机会。


当控制着新军的山西同盟会,得知陆钟琦要运军火到河南的消息,就断然决定提前发动起义。大同的旧军,刚刚到达忻州,太原已经爆发起义,忻州知州极力劝说旧军退守自保,于是旧军又返回了大同。


陆钟琦的长子陆光熙,同时也是陆士嘉的父亲,他与阎锡山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,也在日本秘密加入了同盟会。因此,其实他也是革命党。已经剪发的陆光熙每次见父亲,都要戴上一条假辫子进行掩饰。


在太原起义前,陆光熙从日本来到山西找到阎锡山密谈,具体内容外人不得而知。按照常理推测,他应当是希望说服阎锡山,由起义新军拥戴或者说迫使自己的父亲陆钟琦成为山西省长,就像武昌起义新军迫使黎元洪那样。


然而,山西的形势与湖北并不相同。黎元洪在湖北经营已久,广有威望和人缘,武昌新军的革命领袖却因为各种情况,伤的伤,亡的亡,黄兴宋教仁又不在,无人能够主持大局,最后只好用枪逼着黎元洪上任。陆钟琦却刚到山西走马上任,威望还没有建立起来。大部分革命党并不愿意拥戴这么一个不熟悉的外省老头。更何况,阎锡山在山西革命党里广布威望,本人也野心勃勃,并不愿意将权力拱手让出。


10月29日早晨,起义新军士兵持枪冲入山西巡抚衙门(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委省政府所在地),从睡梦中惊醒的巡抚亲军卫队未作抵抗即四散逃逸。起义军冲进来时,他没有像黎元洪那样钻到床底下避难,而是迎出去,说:“我刚来一月,有何坏事?尔等竟出此举?”陆光熙看到乱军,连忙说道:“你们不要开枪,我们可以商量。”不知是谁第一个开枪,于是引发乱枪齐发,陆钟琦和儿子陆光熙一起倒在血泊中。从他就任山西巡抚,到被打死仅仅23天。

山西巡抚衙门旧址


士兵们一看巡抚父子已经被杀,干脆一不做二不休,冲到后院,见人就杀,酿成灭门惨剧。襁褓中的陆士嘉被母亲从狗洞中抱出,幸免遇难。她的人生也因此永远地改变了轨道。


起义士兵从巡抚衙门出来后,协统谭振德闻声赶来,厉声问道:“你们是哪一营的,谁叫你们造反?!”起义士兵回答道:“我们是起义的革命军,你随不随?”谭振德怒道:“我不随!”,说完扭头就走,起义士兵开枪将他击毙。


根据阎锡山的说法,因“巡抚之随侍”率先开枪,而导致双方交火,陆钟琦父子被杀。阎锡山日后也表白,暴动之前,他再三“告知两标(参与暴动的部队)对陆巡抚及其公子暂囚勿伤。”他下令下令厚葬陆钟琦夫妻父子及谭振德。他说:“陆抚之坚贞,谭协统之忠勇,亮臣公子之勇毅,均足为我们敬佩。吾人不能以革命的事业,抹杀他们的人格!”

 

太原起义虽然历时较短,但它在整个辛亥革命中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从时间上说,山西在全国是继湖南、江西、陕西之后第四个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,并与陕西联成了一片。从地理上说,山西近在天子脚下,随时有可能兵出娘子关、大同而断绝南北交通、直趋北京。


从影响上说,太原起义不仅带动和促进了山西全省的光复,而且,这场在清政府自以为统治最为稳固的北方爆发的起义,对腐朽的满清王朝带来了巨大的震撼的威胁。


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评价说:“去岁武昌起义,不半载竟告成功,此实山西之力,……使非山西起义,断绝南北交通,天下事未可知也。”


太原起义的发生的时候,后来被推举为临时政府首任总统的孙中山,人还在美国。对于这场突然间蔓延全国的大革命来说,这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稀里糊涂,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。下一章中,我们就转换到孙中山的视角,观察一下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,却笼罩着重重迷雾的武昌起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
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v03854shoe5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
本文为本人原创,首发于 民银旅行 公众号



本文为长篇连载,请扫描以下二维码,关注本公众号:北山浮生谈古论今(BSFS_View),观看更多精彩内容!


热帖推荐:



以金融视角看世界: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,大国衰落的轮回又将重演?

马云和刘强东不约而同开始谈论马克思主义,对世界意味着什么?

一带一路与《战狼》:中华觉醒的两个符号

《建军大业》没有告诉你:为何当初的革命同志会反目成仇?

从2017回望1927:中共军队的战斗力从何而来?

宋江为何造反?我们都被《水浒传》骗了!

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,历史的轮回?

东方“罗斯柴尔德”是如何灭亡一个帝国的?

寒门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,得感谢一个山西女人

华夏文明能够延续至今,居然跟一个山西商人有关?

美国都退群了,《巴黎气候协定》这个游戏还怎么玩?

荷兰的“东林党”如何以人民的名义把强大帝国玩残的?

被难民摧毁的文明帝国


赞赏请扫这里: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